竹棧
交大竹湖旁,靠近行政大樓處,最近出現了一坐白淨、具有北歐風格的候車亭,名為「竹棧」,它是由交大建築所張基義與邵唯晏設計的,以取代先前陳舊的站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與清華相比,交大新建物出現得快且多。有些外觀普普,例如某幾教學大樓;有些則頗具特色,像是北大門隱藏在草坡下的收費亭、入北大門後右手邊的第三招待所「木淑館」(由姚仁喜設計)等,其中最令人期待地莫過於由安藤忠雄設計的美術館。除大型建物外,校園景觀也漸漸改變中,例如第一餐廳新增戶外原木用餐區、竹湖旁新建候車亭等,今日要介紹的即為後者。(順待一提,清大小吃部前的三角草坪也要像交大一餐一樣闢成原木用餐區,只能說綠地又少了一大塊...)
由交大建築所張基義與邵唯晏設計的「竹棧」,顧名思義是仿竹子外觀而設計的候車亭。而以竹為構想的出發點顯然和交大代表物「竹」,以及站體所在地「竹湖」有關。在新的亭架出現前,此處佇立著一座老舊且簡陋的候車棚,由三條樹狀鋼柱與一片傾斜遮雨板組成,鋼柱之間置有現成的木製椅,皆與環境不搭調。再者,由於北面沒有裝設防風板,冬天一到,乘客就得忍受背後吹來的刺骨寒風,萬一不幸遇雨,強風還會將雨水往乘客身上吹,實為狼狽。為了避免這些固有的缺失,設計者乃期望新的站體能至少符合下面兩個要求:(1)阻擋北方吹來的寒風 (2)使站體與四周的環境相融合。這兩者皆可透過一方式達成,即在候車亭北面裝設大面積玻璃片。
此候車亭之竹的意象可由下列幾點看出:(1)從座椅到遮雨棚皆藉由輕柔線條一體成形,呼應竹子強韌的特點;(2)利用背面裸透的H型鋼條來象徵竹的中空;(3)於環狀主體的四個面與水泥地挖線形,並嵌入橙色LED燈管,營造竹節效果,夜晚時也具有指引乘客的功能。
參考資料:台灣建築 第142期
About author: 奇諾瓦 Kinowa
用心地體驗生活中每件人事物,將對建築、人文、藝術的喜好,轉化為設計的動力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回饋:
我是交大的學生,我很喜歡跟我女朋友來這個公車亭吃宵夜,很有感覺,哈哈
張貼留言